以開發運用“咸漁臺”為契機,加快構建剩余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,是集團履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擔當,貫徹落實好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》(國辦發〔2024〕7號)和《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》(浙政辦發〔2025〕22號)文件精神,加快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重要舉措。
集團剩余工程物資處置與交易平臺(咸漁臺sywz-mall.hibuilding.cn)自2023年9月正式上線運行以來,已覆蓋集團14家二級單位,服務項目562個次,累計成交8500余萬元,平均處置溢價率約14%,單場次最高溢價達11余萬元,在快速處置剩余物資,促進綠色低碳循環利用的同時,也讓各項目部剩余物資處置“溢價”滿滿。
案例1
案例實情
浙江建工總承包某項目有一批廢舊鋼筋需要處置,重量約40噸,項目部工作人員線下詢價后,估算了一個價格作為起拍價,放到“咸漁臺”上。
該剩余物資引起了眾多平臺處置商的關注,競價期間,出價次數超過50輪,從起拍價78360元到最終中標價98600元。按單價換算,從1959元/噸上升到2465元/噸,溢價率達到25.83%,遠超項目部的心理預期。
案例總結
廢舊鋼筋是建筑施工現場最為普通的剩余物資,處置量往往較大,處置價值空間彈性較寬,如何最大限度實現處置價值是項目部的利益需求。“咸漁臺”集中了各類綜合實力不一的優質處置商,通過“拍賣模式”,能最迅速、最優化、最精準匹配供求雙方,實現剩余物資高“溢價”處置,為項目部創造更多利潤。
案例2
案例實情
浙江建工溫州公司某項目有一批廢舊模板需要處置,這些模板里很多都是一些切割下來的邊角料和零碎板材,還有一些折斷的方木等。項目部以試試看的心態,放到“咸漁臺”上處置。
這批廢舊模板處置數量為160噸,共吸引三家處置商參與競價,競價期間處置商們中受到平臺競價機制的刺激,爭相競價,出價次數近80輪。起拍價從10500元一路攀升,最終以55700元中標落地,價值上翻超4倍!
項目部對此結果表示絕對認可,同時,也刷新了大家對廢舊模板方木殘值的認知。
案例總結
項目施工所產生的廢舊模板方木,尤其是邊角料,如果未能及時找到合適的處置商,其價值就無法得到合理體現。而且隨著日曬雨淋,廢舊模板方木容易腐爛變質。通過“咸漁臺”,能在最短時間內找到較為理想的處置渠道,并獲取到較為合理的、甚至是高溢價的回報。
為剩余物資創造更高的“溢價”,就是“咸漁臺”的使命。“咸漁臺”自運行以來,先后榮獲中施企協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、浙江省企業職工創新工作站、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優秀案例、浙江省國企民企合作推介項目等多項省級以上榮譽。
下一步,集團物資設備公司將進一步加大“咸漁臺”宣傳推廣力度,優化技術運營支撐,全力提升服務質效,以為項目部提供“省錢、省時、省力”服務為目標,努力構建互聯互通、智能高效的“平臺+”綜合服務體系,為集團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。